新北市板橋幼兒教保協會第十屆會員群組QRCODE




好文分享
上一則回目錄下一則
文章標題:如何有效地安慰小孩2010-07-02
文章作者/文章來源:轉載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fatg8l2XQUfF9CDkPW4BZw--/article?mid=1017

如何有效地安慰小孩 作者:朱念文 出處:康健 第028期 2001/03/01 出刊
真誠地傾聽與安慰,能平撫小孩多變敏感的情緒,是不含副作用的心靈良方。
 你因為沒有達成工作目標被主管訓了一頓,身心俱疲地回到家,對你的另一半抱怨:
 「今天真是累死人了,真希望明天不用去上班。」
 然而他卻說:「誰叫你不在家帶小孩要去工作,後悔了吧!」
 「那你為什麼不多賺一點,現在養小孩多貴你知不知道?」
 「我是好心提醒你耶!」
 「你根本就是幸災樂禍!」
口舌大戰一觸即發……。
但如果換個說法:「哦,你的老闆又為難你了嗎?換成是我也會很煩,先休息一下吧!要不要幫你泡杯茶?」
雖然兩者皆出於善意,反應卻截然不同。
比起大人,孩子的情緒更加變幻莫測,晴空萬里與傾盆大雨僅有一線之隔。當他們發飆時,有些父母常用的急救措施包括:
●不當回事,不加理睬自然會好。 ——錯誤。孩子覺得被忽略,無法習得處理情緒的技巧。
●擔憂孩子沈溺在「有毒的情緒」裡,極力糾正。 ——錯誤。孩子會習慣否定、不信賴自己的感覺。
●想幫忙卻不得其門而入,孩子明明已經氣得要命還開他玩笑。 ——錯誤。孩子認為不被尊重,加深親子的代溝。
這些看似靈驗的解藥不但難免副作用,甚至造成二度傷害。到底該怎麼做,才能安慰到孩子的心,安慰到孩子的需要?

安慰三部曲

榮總精神部心理師呂俐安表示,安慰是親子互相支持、協助的溝通管道,平時就要下工夫建立,而不是在情緒來時才處理。
當孩子的情緒雷達已經開始打雷颳風或下雨,婦幼醫院心智科醫師陳質采建議父母可按照以下步驟處理:
1.接納(紅燈期)
不管覺得孩子的反應合不合理,都敞開心胸、主動傾聽。尤其對表達能力不足的幼兒,保持耐性跟隨他的敘述。除了語言外,也可以利用身體接觸傳遞接納的訊息。
2.考慮(黃燈期)
和孩子一起找出情緒的源頭,引導他思考問題解決的策略。如寵物死了,可以替牠做些什麼,要作畫紀念還是立個墓碑?怎麼做孩子會覺得比較舒服?
3.執行(綠燈期)
幫助孩子實現計畫。讓他除了難過,還有力量改變現狀。
要留意的是,有些孩子會陷在同樣的情境裡,需要指引他轉換觀點。陳質采醫師就遇過一個孩子老是把天竺鼠跟貓養在一起,天竺鼠被貓咬死了就傷心,卻還是要養。於是她就讓孩子先哭個飽,然後問:「你需要每次都這麼難過嗎?還是要想想貓跟天竺鼠適不適合養在一起?」
哭雖是一種健康的情緒,但對某些挫折耐受力很差的小孩,哭泣可能成為他一再使用的求救方式,以為只要哭就有人安慰,而不想自己解決問題。這時就要讓孩子知道還有其他處理的方法,不要把焦點放在眼淚上。
如果父母認為負面情緒有害而不處理,會使孩子傾向把困難放在心裡,錯失情緒疏導的機會。例如對孩子說:「這種小事沒什麼好在意」、「你實在太大驚小怪了」,長此以往,親子間將失去交流的窗口。

其實我懂你的心

以同理心傾聽並尊重孩子的感受,是安慰的不二法門。心理學家金諾認為,父母發出忠告前,先要讓孩子覺得被了解;讓孩子知道,雖然父母對他的行為不見得能照單全收,但卻接納他所有的感覺及願望。
著有《怎樣教養高EQ小孩》的心理學教授約翰•高曼也認為,替孩子決定他該有的感受,只會使他不信賴自己而喪失自尊。孩子有權擁有自己的感覺,父母的職責在於告訴他較好的表達方式,並確保會陪伴他,從情緒激動到尋出答案為止。
孩子若因為父母而發飆,安慰必須更有技巧,弄清楚自己就是目標才能安慰孩子。例如:「爸爸剛才……讓你很難過」或:「我知道不准你看電視你很生氣,換做是我也會這樣。」
呂俐安心理師指出,不管自認多了解孩子,都不要任意為他的情緒貼標籤:「你就是這麼愛生氣」、「你只是想找麻煩」。她建議父母多使用詢問的口氣如:「你今天發生什麼事?看起來有點難過。」、「你是不是想……」、「他搶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氣對不對?」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。
除了正確地理解之外,父母還需體認情緒反應後的心理意義,適時引導,孩子才能學到調整的方法。要避免錯誤的轉移注意力,例如孩子因朋友對他不好而沮喪,卻對他說:「我知道你很傷心,你要不要去看看卡通?」

讓安慰多元化

為人父母者多希望能支持孩子,教導他們有效地處理問題,安撫他們的情感,卻常不知不覺變成說教、指責或曲解。
不管孩子多小,他們的情緒和需求都不該被忽視,對話時要避免傳遞貶損訊息,例如:「你發脾氣的樣子真好笑」、「誰叫你做事都不用大腦」、「如果你是乖寶寶就不應該這樣」,徒然造成傷口上灑鹽的反效果。
除了言語、肢體上的安慰,也可以運用圖畫書或創作的方式,讓孩子在共讀、寫作或繪畫中抒發。「最惡劣的是用打來處理,」陳質采以為,這只是禁止孩子流露負面情緒,卻沒有解決問題,是不健康的教養態度。
但當孩子因為做錯事而難過時,就不見得需要立刻安慰。因為這是做錯事的後果,可讓孩子稍微經歷並有所警惕後,再給予支持及協助。
安慰不是說說好聽話而已,呂俐安建議父母多觀察、思考和閱讀,不要卡在自己的固定想法上,如「打一定有效」而不去尋求其他途徑;多方修正、調整,自然能漸入佳境。
有效的安慰不但能平復情緒反應,更能進一步讓孩子擁有自我覺察、調適的技巧,提高情緒智力(EQ)。
以下是幼兒及學齡兒童最棘手、最常見的幾種情境,只要細心揣摩、舉一反三,你就能成為孩子最佳的情緒教練!

學齡前幼兒:

幼兒的情緒較不穩定,容易發脾氣卻拙於表達。
對幼兒來說,肢體撫觸的安慰效果往往大於言語。父母可透過日常觀察找出安撫的方法,如擁抱、拍背、抱小熊、獨處等;用小小孩能聽懂的話解釋。當他們知道父母會給予支持,產生親密及安全感,即可縮短安慰的程序。

■4歲的球球很喜歡玩拼圖,所以舅舅送了一個上百片的拼圖給他當生日禮物。興奮的小傑一直想趕快拼好,但卻被複雜的圖案難住了,只見他眼眶一紅,淚水直直落,卻不肯停下來,但愈心急手愈不聽使喚,最後灑了一桌子的拼圖開始放聲大哭……。
你可以怎麼做:
遇到挫折哭泣是很正常的反應,不必急著要孩子停止哭泣,或刻意哄騙,了解孩子的意願,讓他覺得被理解:
「我知道你很想趕快拼好,可是你這麼難過沒辦法做,我們休息一下再想想看怎麼辦。」
「我知道你很傷心,可是這個拼圖很難,一開始一定會拼不好,再多試幾次就會知道麼拼了。」
提醒孩子做不好是自然的成長現象,「爸爸媽媽媽小時候也會做不好……」給他時間,鼓勵、幫助孩子去想怎麼解決。以身作則,示範幽默、輕鬆的處理態度。
當孩子完成時,別忘了稱讚、恭喜他:「你很厲害耶,雖然哭還是把拼圖完成了。」
孩子因挫折哭鬧時,不要試圖拿其他東西安撫,如「不哭就給你糖果吃」、「不哭就帶你出去玩」,孩子會以為哭鬧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,甚至誤以為挫折是可以不必發生的。
挫折是幼兒重要的學習經驗,但太多的挫折感也會讓孩子失去自信,平時可給孩子符合年齡的遊戲,多讓他完成能力可辦到的事,慢慢增加難度。

■5歲的娟娟剛升格當姊姊,爸媽為了小寶寶忙得昏頭轉向。滿月那天許多叔叔阿姨來道賀,紛紛稱讚妹妹可愛又漂亮,被冷落的娟娟嘟起嘴,纏著爸爸不放。父母要她自己去玩,娟娟卻耍賴不肯走,硬把她支開以後,娟娟竟趁大人不注意,用力捏了妹妹一把……
你可以怎麼做:
當孩子因吃醋出現攻擊行為時,處理態度要平和,因此時孩子正恐懼失去父母的愛、缺乏安全感,指責、懲罰只會加深她「爸爸媽媽偏心」的成見。
先將她帶開,抱抱她、摸摸頭、拍拍背,表示你關心理解她的感受;然後明確告知捏妹妹是不好的,小寶寶會痛,等她平靜下來,可以帶領她安撫妹妹的疼痛處。
避免否定孩子的嫉妒,或要求「讓妹妹才是好姊姊」、「欺負妹妹我就不喜歡你了」,錯把愛當成交換的籌碼。
孩子很難接受光說不練的安撫:「我還是喜歡你」或「你小時候我也是這樣照顧你」;要以行動清楚保證你的愛不變:「你是我的心肝寶貝,你希望我幫你做什麼?說故事給你聽,還是抱抱你?」
保持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,享受只屬於你們倆的歡樂,並強調「妹妹還小,不像你這麼棒,會做很多事。」注意孩子好的表現,讓她體會成長的喜悅,而不是想變回小嬰兒。
發生紛爭時,別急著仲裁和處罰行為,要理解孩子個別的感受經驗,讓他們學會處理嫉妒、互相尊重,才能真正的友愛。

■4歲半的安安家裡有一隻可愛的狗Lucky,是安安最好的朋友。但是Lucky卻被診斷得了癌症,來日無多。有一天安安從幼稚園回家,發現Lucky不在了,媽媽說狗狗上天堂去了,安安卻不懂:「Lucky到天堂去玩了嗎?那我要去天堂找牠!」
你可以怎麼做:
孩子難過並不是壞事,這代表他會珍惜生命之間的關係。誠實地告知:「Lucky死了,牠不能陪在我們身邊了,媽媽也很難過。」允許他宣洩情緒,但千萬不要打馬虎眼:「狗狗牠睡著了,永遠不會醒來了。」這可能讓孩子誤會而不敢獨自睡覺。
孩子憧憬天堂,多半出於思念、捨不得,而不是對死亡好奇。可以告訴孩子:
「你沒有辦法去狗狗的天堂,可是Lucky會在天堂保護你哦!」「Lucky需要到天堂休息,那裡也會有小孩喜歡牠,陪牠玩,可是你還沒有到那個時間,所以不能去。」
用淺顯的語句或共讀圖畫書,讓孩子理解生命循環的過程。避免比較性的安慰,如他的黃金鼠死了,卻告訴他「還有別人的貓死了」、或「你還有小鳥嘛」。
處理孩子失落的情緒時,不要輕易地說:「沒關係,我們再養一隻新狗狗就好。」也不要讓孩子內疚:「因為你……所以狗狗死了」甚至藉此製造恐懼:「你再不乖爸爸會被你氣死」。
跟孩子一起想紀念寵物的方法,如替狗狗舉行葬禮,或收集狗狗的照片做成一本剪貼簿,溫習過去的快樂時光。
協助孩子恢復生活常軌,將死亡淡化成回憶。如果真的難以釋懷,再尋求專家協助。

學齡兒童:

這個階段孩子的生活圈擴大,逐漸擁有自己的看法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他們對孰是孰非有很強的堅持,常以不是對就是錯的態度看待世界,因此很容易歸咎於自己、產生罪惡感,如:有人哭、有人難過,一定是我不對。
安慰時,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不同的觀點,替他分析狀況,但一定要先尊重孩子的感受,而非急於說教。

■8歲的婷婷悶悶不樂地回到家,問她發生了什麼事也不說。後來媽媽發現她拿著鏡子在掉眼淚,原來是坐她隔壁的小華說她太胖,眼睛又小,還罵她「大母豬」。傷心的婷婷問媽媽,要怎麼才可以跟芭比娃娃一樣瘦?
你可以怎麼做:
也許你也覺得女兒有點胖,不過此時她正需要你忠誠的支持,而非火上加油:「早就告訴你不要吃那麼多麥當勞你不聽。」或同情孩子,跟她一起傷感:「你才沒有那麼胖,小華他亂說,不要理他。」
你可以先告訴她:「小華這樣說你我覺得很難過,你現在一定很傷心。」
接著從認知觀點提供想法:「你覺得他這樣笑你對嗎?如果不對,你可以不接受,應該是他難過不是你。」
一味忍耐不能擺脫困境,教她回應:「你可以告訴小華,『我也不想這麼胖,你可不可以告訴我怎麼樣會瘦一點?』」讓嘲笑變成對話。
跟孩子討論美醜的界定,讓孩子知道美的形象可以很多元:「你到底哪裡醜?像酷斯拉那樣算不算醜?」打破美等於好人,醜就是差人一等的迷思。
父母是孩子自信的來源,若能真誠地欣賞孩子,從小就強調其他的特質和長處,如:「你真懂事」、「你歌唱得好好聽哦」、「你會幫助朋友,真不簡單」,孩子便能自我悅納,不因大環境的價值觀動搖。

■7歲的小傑怒氣沖沖地從外面進來告訴爸爸:「我明天不要去上學了!」爸爸問:「為什麼?你不是很喜歡去學校嗎?」小傑委屈地低下頭:「都是阿明啦,他今天下課不跟我玩,還叫別人也不要理我!」
你可以怎麼做:
不要急著對孩子說:「明天他就會再跟你玩了。」、「不要理他,去找別人嘛。」甚至因為擔心孩子不夠堅強而說:「你已經這麼大了,別為這種小事煩惱!」這樣只會讓孩子更難過,覺得自己被輕視。
你可以說:「要是我的朋友這樣,我一定也很生氣。」先同理他的傷心、憤怒。
等孩子比較平靜後,再提醒他:「可是你和阿明不是一直很好嗎?以後你們還可以做很多事耶。」如果孩子有和好的意願,跟他一起想解決的辦法。
如果孩子沒有把握和好,再問他:「你還有沒有想跟誰玩?」「有沒有一個人也可以玩的遊戲?」讓孩子找出可行的答案。
可以告訴他你小時候的經驗,團體中形成小圈圈是很正常的事,想要交朋友,本來就有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,但絕不代表他很糟糕或是個討厭鬼。
此外,觀察孩子的社交技巧是否有不足之處,或由於天生氣質而無法自然應用。試著扮演孩子的玩伴,讓他可以練習溝通的方法。平時多和他談談同學的訊息,邀請他的玩伴或鄰居小孩到家裡玩。

■10歲的小薇一直很在意成績,常因為考不好而沮喪。為了準備隔天的數學考試,她努力練習解題,卻都沒辦法熟練,最後她放下筆,把計算紙揉成一團大叫:「我不要再寫了!不管做什麼我都這麼笨!」
你可以怎麼做:
先讓孩子累積的情緒發洩,你可以說:「我知道你對自己很不滿意,換成是我也會這麼失望。可是你並不笨。如果你再給自己一次機會,你會感覺好一點。」
尊重孩子對成績的在意,跟著她的願望走:「我知道你很想考好,我們可以想想怎麼辦。」讓她知道失敗不可免,但重要的是繼續努力。
用非語言的安慰對付沮喪相當有效,摸摸頭、拍拍肩,陪在她身邊;讓孩子了解你跟她站在同一陣線,就比較有力量面對和解決困難。
孩子因為失利而難過,是因為求好心切,需要你的善意回應。千萬不要冷漠相待或嚴辭苛責,認為孩子該自行反省錯誤,這會讓她覺得自己很差勁,對孩子是最嚴厲的處罰。
學齡兒童已能運用挫折了解自己的能力所限,學習如何調適。雖然同儕的影響力逐漸增強,缺少歷練的孩子仍需要你的智慧和經驗,引導她根據自己的能力設定合理目標,建立真實的自尊及自我認同,在未來支撐她跨越難關。






新北市板橋幼兒教保協會||會 址:新北市板橋區金門街251號 || 陳素珠理事長電話:(02)2684-2525
張總幹事惠元電話:(02)2951-8767 總幹事傳真:(02)2961-5764 總幹事e-mail:pglc.kids@gmail.com